随着中高考的结束,不知道各位同学是否还记得这句经常会听到的话“快点,快点,都几点啦,还不写作业去”,这句话好像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现在又随着中高考的结束而淡去,那么对于究竟要不要做作业呢,来看看美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吧。
要不要做作业、做多少作业是老师说了算,但孩子是我们的,作为教育中不可缺席的参与者,我们家长心里也总是犯嘀咕。
不少家长会羡慕欧美教育的宽松自由,但当看到BBC纪录片里,中国数学老师惊艳英国课堂之后,似乎自己逼娃做习题又有了一些正当性。在有限的选择空间中,无论是给娃买了重点小学学区房,还是早早送去国际幼儿园,我们总是在纠结,真的对孩子更好吗?
纠结的不只是中长,在英国,就有父母抱怨学校的无家庭作业政策,而瑞典的家庭作业在欧盟中最少,也引发中产阶级父母的不安与纠结。老父亲老母亲的心情,真的是可谓全球同冷暖了。
有人热衷“推娃”、“鸡娃”,也有人崇尚放养,还有家长会因为学校太多或太少去和学校理论,甚至推动立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育见美国团队的采访和研究,展示下美长是怎样和作业相爱相杀的。
如果你只有二十秒,先看完这几句:
1.家庭作业是做,还是不做,这个问题美国已经争论了一百年
2.质量,数量适宜,才是有意义的作业
3.让孩子理解作业的目的,自我驱动
4.劳逸结合,玩耍和作业同样重要
5.相信自己,给孩子找到最合适的选择
摇摆不定的作业政策
美国近日的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与这个重视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关,但与这个的家庭作业文化可能关系还真不大。来看历史,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美国的教育政策对于家庭作业的观点一直摇摆。
过去的40年中,欧洲杯押注软件下载_欧洲杯押注平台:作业的英语研究文献多达5000篇,但对于家庭作业的意义,并没有统一认识。
从20世纪初的“反作业”高峰,到上世纪60年代开始转向,过去的几十年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量在渐渐增加。在这期间,教育界、学术界和家长中争论的声音一直没停过。
赞成家庭作业的一方认为,家庭作业在学生的学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长期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家长参与家庭作业,能从时间和经验上培养起儿童对学习的正向信念,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努力的价值,发展起应对错误、困难和失误的策略。
而反对的声音也从未停过。有研究发现,家庭作业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联并不清晰;尤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几乎没有任何贡献,反而徒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并且干扰了学生在艺术和体育等其他领域的发展。
此外,对劳工阶层和低收入的父母而言,家庭作业更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为他们几乎没有资源和能力来帮助孩子。因此,反对者提出要减少家庭作业,甚至完全取消家庭作业。
北欧学者也观察到了这样的“不公平”,挪威的研究显示,家庭作业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存在阶层差异:对优势阶层的孩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弱势阶层的孩子几乎看不到促进作用。
他们的研究显示,总体来看,家庭作业对学生学业成就有正向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
好的作业长什么样
只要有意义,家庭作业就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何谓“有意义”?2010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好”的家庭作业有如下特征:
在小学高年级到初高中阶段,作业的意义与学业成绩更加直接相关,有效的家庭作业应该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
另一方面,即使是有意义的家庭作业,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适当地抄写生字,可能确实有利于孩子的记忆和锻炼书写,但如果一次性让孩子抄几十遍,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枯燥差事。繁复枯燥作业内容没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适得其反。
欧洲杯押注软件下载_欧洲杯押注平台:孩子的作业量,各国不同的教育文化也有不同的传统,美国湾区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Melissa Sidebotham告诉我们,在家庭作业上花费太多时间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对孩子和家长都会是负担。美长教师协会对做作业的时长提供了这样的指导法则:
小学一年级每晚10-20分钟,每增加一年级,增加10分钟 (例如,3年级30分钟,5年级50分钟)
初中(6-9年级)延续以上规律
高中阶段120分钟(或更长时间),取决于所学课程
Mellisa也认为,比重复抄写单词更有价值的活动还有很多,在情境和实践中学习更有效果,例如,在学习umbrella这个词的时候,与其一遍遍背诵、抄写,不如让孩子自由发挥解释,例如,“我在雨中撑起雨伞,衣服就不会湿了”,可能会记得更快。
孩子做作业时,究竟在做什么
每个人都做过作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自己从作业中得到什么。
很多人觉得,作业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读写和计算能力,通过一遍遍的练习熟能生巧,同时锻炼孩子的执行能力,例如管理任务和时间。
然而,老师们布置作业的时候,他们在布置什么?
在一项针对美庭作业的研究中,接受访谈的老师们认为,学生们从做作业中可以有这些收获:
该研究发现,老师们的拳拳之心,学生们并没有get到,当研究者在学生中进行访问时,有的学生说,作业就是繁重的工作,有的学生说作业是为了下一节课做准备,而大部分学生觉得,做作业就是为了在期末得个好成绩(美国一些学校会将平时作业表现计入期末分数)。
另一项研究发现,孩子完成作业的自我驱动力和作业的效果息息相关,当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逼着做作业时,花费大量时间做家庭作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好处,也就是说,这样的做作业性价比并不高。
因此,让学生理解作业的意义,在美国也同样是个难题。学生和老师对作业的理解和目的不一致,可能会影响家庭作业的有用性和影响力。
和作业同样重要的玩耍
上了24小时班以后,没有哪个成年人回到家后还想马上继续加班。孩子也一样,在学校里度过了漫长24小时,他们也需要放松一会儿。
对于学龄孩子来说,每天保证一定时长的自由玩耍很重要。在看似无用的玩耍和空档时间中,孩子们并没有闲着,在和同伴的互动中,他们正在发展重要的社交和情感技巧。
玩耍是儿童整体认知成长的催化剂,并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学术学习。研究表明,孩子们的许多“玩耍”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搭乐高积木,各种体育运动或是看“闲书”,都能开发孩子的创意能力,增加阅历,锻炼身心。
但无情的现实是,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经常被家庭作业占用,需要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产生的压力和焦虑感也会让孩子丧失对其他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也需要和老师一起,来保证他们有时间玩耍,在玩耍中成长。
没有错误的选择
教育界的潮流就像是fashion界,一会儿流行快乐教育,一会儿注重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基础,近日还在提倡爱与自由,明天奥数又要重新流行了。
在孩子进入学龄之后,在学校与老师相处的时间多达6-8个小时。小到孩子每天要做多少作业,大到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向,都与学校的整体风格息息相关。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就应该了解下这个学校的教育风格,以及对于作业的态度,毕竟,这是关乎我们未来几年家庭和谐的大事。
美国的教育建议,择校时除了看中学业成绩的口碑,还需要看学校的理念和家长的匹配度。保持和老师的沟通,认真听听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和方法论,也提出自己的顾虑,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
所以,在我们一掷千金买学区房,或是准备尝试某种“新教育”之时,也可以先想想,我们选中的究竟是这所学校的哪一点?
育见在美国采访的不少教育都指出,没必要仅仅因为学校的问题就给孩子换学校,如果家长认为孩子的作业繁重而无意义,可以主动和老师讨论,在沟通中达成共识。当然,这也与美国教育系统中,家长在学校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息息相关。
无论如何,作业负荷是否合理,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作业多到了影响孩子正常作息的地步,我们应该试着干预,让孩子停下作业,但不要在孩子面前推翻老师的权威。可以私下联系老师,坦承地商讨。
总的来说,对于我们中长来说,在有限的选择中,我们仍然可以凭借自己对于孩子的了解,尽量做出对他们最有利的决定。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石家庄新航道小编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